開平組織民兵隊伍到紅色基地參觀見學,賡續(xù)紅色基因。
????□文/圖 凌雪敏 張立民????1928年,周文雍、陳鐵軍這對紅色戀人永遠定格在歷史長河中。如今,在開平市,有一群人接過革命前輩的“接力棒”,以“民兵”之名承續(xù)先烈遺志,在僑鄉(xiāng)構筑起新時代的精神長城。開平市周文雍陳鐵軍民兵連,這支由100%退役軍人組成的鋼鐵隊伍,讓紅色基因在僑鄉(xiāng)大地綻放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芒。
????改名立志 鐵心向黨
????改名,是革命先烈陳鐵軍為投身革命事業(yè)獨有的堅決。陳鐵軍原名陳燮君,為了同反動派斗爭到底,她毅然決定把自己的名字“燮君”改為“鐵軍”,把妹妹的名字改為“鐵兒”,以此表明堅定跟黨、鐵心向黨的意志和決心。
????1928年2月6日,在廣州紅花崗刑場上,年輕的革命伴侶周文雍與陳鐵軍目光交匯,把“反動派的槍聲”作為他們“結婚的禮炮”,用生命對理想最后的吶喊,將忠誠與信仰的忠魂鑄入嶺南大地。
????改名,是新時代僑鄉(xiāng)民兵為投身國防事業(yè)許下的承諾。2023年6月13日,江門開平市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見證了一個莊嚴時刻:原開平市應急連更名為“開平市周文雍陳鐵軍民兵連”。
????在周文雍、陳鐵軍犧牲95年后,他們的誓言在烈士長眠之地被重新喚醒。這不僅僅是一次改名,更是對不朽英魂最深切的召喚與時代承諾。
????這支連隊肩負英雄之名,傳承紅色精神,意味著必須淬煉出與之相稱的品格。開平市通過一年的物色遴選,組建了一支由100%退役軍人組成的鋼鐵隊伍,過硬的政治信念與責任擔當隨著軍人的血性融入骨髓。
????一支隊伍不僅需要有優(yōu)秀的成員,更需要有共同的信仰,才能將其凝聚成一股團結的力量。正如周文雍陳鐵軍這對紅色戀人,因事業(yè)相近,因信仰相擁。
????“我們是英雄的民兵連,傳承著先輩的血脈;我們頭可斷肢可折,戰(zhàn)斗在國防動員新的戰(zhàn)場……”這以英烈故事譜就的旋律,一經(jīng)唱響,便讓傳承的力量在每個隊員血脈中奔涌。同時,入隊“第一課”制度則將紅色基因深植生命坐標:入連首日,必至陵園敬禮;開口首唱,必是高歌連歌;心得首篇,必思如何傳志;重大節(jié)點,必向英烈宣誓——英雄的精神,有了生生不息的載體。
????踐行誓言 奮勇爭先
????諾言并非懸于空中,而須用雙足丈量。開平市周文雍陳鐵軍民兵連成立以來,始終以使命為劍,在日常中礪劍,在危難處亮劍。
????當開平月山鎮(zhèn)突發(fā)山火,緊急警報吹起民兵沖鋒的號角,30分鐘,一支76人的隊伍列裝待發(fā),打火棍、油鋸、消防帶……他們?nèi)缤x弦之箭沖向火海,無畏熊熊烈焰,與消防人員并肩戰(zhàn)斗,連續(xù)奮戰(zhàn)三個晝夜,最終,濃煙散盡,青山無恙。
????這僅僅是他們“亮劍”的一個瞬間。群眾危難時,總有他們的身影。無人機升空精準探測災情、沖鋒舟破浪搶救生命、滅火組在爆燃區(qū)架設水槍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……每一次化險為夷,都是民兵隊伍對“刑場誓言”最鏗鏘的當代回應,交出了一份無愧英雄、無愧人民、無愧時代的答卷。
????他們的“戰(zhàn)場”遠不止于此。他們投身鄉(xiāng)村振興,助力“百千萬工程”,參與綠美廣東生態(tài)建設。如組建民兵志愿服務隊深入機關、社區(qū)、鄉(xiāng)村、校園和企事業(yè)單位,開展常態(tài)化服務活動。軍帽下流淌的汗水,換來的是群眾由衷的贊譽和舒心的笑臉。無論是在守護安全的前線,還是在建設家園的后方,他們都在續(xù)寫著忠誠為民的紅色新篇。
????2024年,這支以赤誠與實干贏得贊譽的連隊,迎來了又一重要里程碑——被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列為第117支特色民兵分隊。
????時代浪潮奔涌向前,使命任務不斷更新,但植根于這支連隊血脈深處的信念,卻歷久彌堅,永不褪色。這支以英雄之名命名的連隊,正用行動證明:“頭可斷,肢可折,革命精神不可滅。壯士頭顱為黨落,好漢身軀為群裂。”烈士的遺志化作新時代僑鄉(xiāng)大地上英雄民兵連沖鋒的號角、守護的身影、奉獻的情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