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新課標強調要“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優(yōu)美,體會思想感情,豐富文化積累”,由重“知”向重“道”轉變。開展古詩文的情境化教學,創(chuàng)設與古詩文內容相契合的情境、活動,可以讓學生更深切地感悟古詩文的意象之美,達到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(yǎng)的具體要求。
????會城城郊小學 胡劍云
????創(chuàng)設生活情境
????讓古詩文“落地生根”
????在教學生學習古詩文時,可以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,把古詩文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場景相聯(lián)結。
????例如,教學孟浩然的《春曉》時,正值春季多雨之際,可設計“校園春雨觀察”的活動,課前引導學生記錄春雨后的校園,如花瓣飄落、小草返青……進行課堂教學時,可以從“夜來風雨聲,花落知多少”著手,讓學生將“眼前的雨”與詩中的雨相互比較,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“看見的落花”“聽到的雨聲”。
????搭建活動情境
????讓古詩文“動起來”
????新課標倡導“實踐性學習”,通過游戲、表演、創(chuàng)作等活動,讓古詩文從“靜態(tài)文本”變?yōu)椤皠討B(tài)體驗”,這符合小學生“好動、好表現(xiàn)”的天性。
????教學敘事性較強的古詩文,可以用課本劇、情景劇等形式還原文中場景。如教學《司馬光》時,我讓學生分組表演“群兒戲于庭”“一兒登甕”“眾皆棄去”“光持石擊甕”等情節(jié),重點體會“棄去”和“持石擊甕”等動作的意義,更好地體會司馬光的臨危不懼與聰慧。
????結合古詩文進行創(chuàng)意表達,這是新課標“文學閱讀與創(chuàng)意表達”任務的要求之一。學完了《望廬山瀑布》后,我讓學生畫出“心中的瀑布”,并為畫配上“現(xiàn)代版詩句”;背完了《靜夜思》,我讓學生給遠方的親人發(fā)一條“像李白一樣想家”的短信,表達思鄉(xiāng)之情。
????構建問題情境
????讓古詩文“活起來”
????教師還可以采取階梯式問題,引導學生思考古詩文蘊含的意義。
????以《游子吟》的教學為例,我設計了3個問題情境。基礎層,在誦讀之后提問“慈母手中的線為什么要‘密密縫’?”讓學生理解母親怕兒子穿破衣服的擔憂。深化層,提問“‘誰言寸草心,報得三春暉’是什么意思?生活中媽媽做過哪些像‘春暉’一樣的事?”將詩句與生活中的情景相聯(lián)系,感受母愛的偉大。拓展層,提問“我們可以怎么做到‘報春暉’呢?”試著給媽媽寫一句“現(xiàn)代游子吟”,讓情感化為行動。
????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認知特點,按照從“文本理解”到“情感共鳴”再到“實踐反思”的順序設計問題情境,使古詩文的精神內涵自然植入學生心中。
????新課標下的古詩文情境化教學是“走進”文本,讓學生在生活中感悟詩意,在活動體會內涵。教師要不斷探求一種真正屬于學生的更加“走進”的情境化形式,不是讓孩子只用眼睛“走進”到難懂的文字和歷史距離,要讓他們用自己的心靈去觸碰文本,為古詩文增添營養(yǎng),化為生活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