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江門日報訊 (記者/鐘珍玲) 日前,香港東華三院屬校組織學生到訪新會,走進金牛山華僑義冢,探尋一百多年前東華三院為海外華僑華人提供原籍安葬的故事。
????在金牛山華僑義冢,新會區(qū)博物館副館長林文斌為學生們講解了義冢的歷史背景。金牛山華僑義冢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其歷史可追溯至清末民初。當時,大批中國人出國謀生,部分華僑去世后,由當?shù)貎S團組織將其骸骨經(jīng)香港運回原籍安葬,香港東華三院(原“東華醫(yī)院”)成為全球華人骨殖原籍歸葬的中轉(zhuǎn)點,分批將骸骨經(jīng)民船直接運回新會的慈善機構,通知家屬認領。余下無人認領的統(tǒng)一安葬在會城城西一帶,形成現(xiàn)在的新會華僑義冢墓群,金牛山華僑義冢便是其中一處。
????“在當時有限的社會條件下,東華三院一直致力幫助異地逝世的華僑完成回鄉(xiāng)安葬的愿望,我深刻感受到東華三院的善心、努力?!笨疾靾F學生禤梓樂在聽了介紹后有感而發(fā)??疾旎顒又?,學生們認真聆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,對義冢故事充滿好奇與敬畏。他們表示,這次活動讓他們深受觸動,對華僑文化有了更深刻了解,也對生命抱有更多敬畏。
????東華三院屬校帶隊老師表示,師生在考察中有了共同收獲,為未來的教與學注入了新活力?!昂苁苡|動,原籍安葬體現(xiàn)了對生命的尊重、對家國的依戀,也讓我獲得了更多的生動教學案例?!笨疾靾F帶隊老師許靜宜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