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沙之學的心學定位是黃宗羲心學式明代儒學史敘事的結果,是明初朱子學走向陽明學的過渡形態(tài)。白沙之學與朱子學擁有相同核心命題,即“理”的實在論;“主體性”與“規(guī)范性”的分離。
這兩個命題證明了白沙之學仍可歸入朱子學的范疇。同時,白沙之學呈現(xiàn)出與傳統(tǒng)朱子學不一樣的因素:“靜”與“敬”的工夫論差異。由此差異,二者可劃分為境界主義的朱子學和嚴肅主義的朱子學,從而也說明了朱子學在明代的多元化發(fā)展。
朱子學并不是一元的,承諾“性即理”核心命題并不會導致理論的一元化。把陳白沙納入朱子學范疇,可以獲得更精細、更準確的分析,以及更能突出白沙之學的主張和優(yōu)勢,而不是只能作為陽明心學的附庸。